“数字化转型”是一个利用新兴技术重新构想面向未来的企业和组织的发展过程。数字化转型绝不仅限于新技术的实施和运行。相反,真正的数字化转型通常会对公司的战略、人才、商业模式甚至组织方法产生深远的影响。引入新技术的目的是公司战略转型或升级的手段和载体。绝不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,为了有系统而有系统。
认证机构面向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有内外两个方面。
一方面,来自于外部认证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,主要有1、快速增长的新机构进入市场,机构价格战,利润低,评审质量参差不齐;2、大经济环境下,做认证的企业客户数量的新增缓慢,机构面临专业与服务的平衡,效率和质量的平衡;3、审核员人力市场竞争激烈,机构面临如何培养人才与人才流动如何又能保证经验的留存。4、更加严格监管和检查,违规几率和成本变高。
另一方面,来自于认证机构内部转型升级、创新和解决“老问题”的需要,主要有1、人力成本上升,必须压缩人力固定成本。2、传统评审方式效率低,必须提高评审效率。3、把机构的个人经验转化成“工具”并能够传承给新员工,个人经验变成企业经验。4、历史“认证卷宗”的管理和存储问题,快速解决新标准新情况下的“老问题”。5、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,要提高机构的高新技术型定位的比重与金量。
认证行业正处于行业变革的关键时期,无论是监管部门和协会,还是机构,都面临如何应对新的形势和规则下,保持自身持续性发展的动力,那么认证机构数字化无疑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选择。
如何思考机构数字化应该是怎么样的,应从两个方面思考。
一是宏观的战略的,机构的发展目标、人才、商业模式甚至组织管理方法的目标与愿景,它可能是墙上挂的也可能是股东会的报告上,不管如何,他是机构对于当前内外境况做的一个“应势”的大目标。大目标要拆解出数字化里程的目标。用几个阶段来实现自己的目标。
如:以认证ERP系统为核心,设置专门人员对逐步用三年时间来实现对用户(客户)需求、营销管理、销售管理、经验管理、业务管理、财务管理、人力资源管理及数据分析化等方面,创造更高的效率、速率和适应性。进行系统化的进阶化的规划。一是保证持续投入预算,二是保证目标的准确达成。
二是细节的落地的规划,机构将战略目标进行阶段拆解,通过确立数字化核心系统,再进行周边部门级系统融合。并将拆解成的分目标进行阶段规划,分期实现逐步建设。
可如下图表描述:
分阶段目标拆解
机构通过这种阶段实施法,最终实现矩阵系统布局,这样的优势是既能保证各系统相对独立又能互联互通,同时可以根据内外情况变化,可进行局部调整而节省成本。同时保证阶段性投入相对容易控制预算。
一是缺少相关计算机互联网的专业人员,所以就要与一家行业内的软件服务商建立长期的紧密的合作关系,软件服务商也要实力能给机构提供持续的支持服务能力。
二是缺乏对数字化转型的深刻理解,因为业务流程化的特点,或多或少造成部门间相对隔阂,部门负责人有思考惯性及部门利益,平级部门间很难协调和安排平级部门来统筹落地。
三是没好好算账,没有对数字化后企业的投入产出价值的评估,就让高层决策很难落地(减少多少人员成本?合规化提升哪些?增强那些市场销售能力?提高多少效率,等等各个方面)。不能单纯考虑具体的一个按钮和页面,那是软件服务商的事儿,机构更多精力应该在这样的设计为自身带来什么“改变和好处”。
证机构作为国家产业升级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与其他行业在管理体制、管理流程、管理方式等多方面还存在差异,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认证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。
第一,加快认证数字化转型。作为有规模的认证机构应带动认证行业的数字化、智能化,打造数字化、智能化驱动管理提升的新引擎。并提供数字技术与生成制造行业的切合点配合点。
第二,构建认证机构内外的数字生态。将机构内部管理与对外合作、客户、市场进行“产业(服务)链”的上下游数字化联通,构建认证数字生态共同体,巩固和强化自身的“认证产业(服务)链”。
第三,根据认证机构自身发展阶段和实现,制定不同的数字化过程路径。
第四,认证行业软件服务商也应该适应形势,要做到对新技术的引入和落地(低成本)能力,要提升服务保障响应的水平。同时,要秉持与认证机构同呼吸共发展的态度,为认证提供“技术咨询”“技术方案策划”“技术实施”“技术保障”全链条的服务能力,扎实服务于认证机构数字化转型需求。
数字化建议从合规、战略、业务管理、运营管理、组织和人才和技术与安全六个层面开展思考和落地。